编者按:
在移通的校园里,有这样一群教师,他们以身作则,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灵,用责任和担当引领学生成长。根据学校2023-2024学年各序列最美人物评选结果,双校区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、人力资源处联合推出“最美教师”系列报道,将通过教师自述,带大家走进他们的课堂,感受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;将聆听他们的故事,理解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;记录他们的点滴,传递他们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。我们相信,每一位“最美教师”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,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我们不断探索。
个人海报:
个人简介
唐智盟,1988年5月,湖北恩施人,远景学院学院英语教师,副教授。2016年7入职重庆移通学院,现任校级教学团队带头人,主要从事外语教学、跨文化交际研究。主持校级精品课程一项,主持参与校级项目10项,发表学术论文多篇;在西浦大赛、外语微课比赛,教学创新大赛等多个比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、省部级奖励。多次荣获重庆移通学院”远景优秀教师百万奖励基金"教学优秀奖多次在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。
在教学方面,唐智盟教授《大学英语》、《博雅英语》系列课程,强调学生为主体、教师为辅助的参与式、互动式、体验式教学,擅长将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于教学中,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效率。她带头进行泛读课程到博雅英语系列课程的课程改革,将通识教育和英语教学相结合,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话、理解及应用能力。
正文
一、教育理想的形成
在我成长的岁月里,教育的种子早已深深植入我的心田。我的父亲,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师,用他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义。我从小在校园里长大,四周被一群敬业的教师包围,他们不仅在讲台上传授知识,更在生活的点滴中关怀着每一位学生。我的父亲总是对学生们特别负责,他不仅在办公室答疑解惑,更常常邀请学生到家里共进晚餐,关心他们的生活琐事。这一切,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温度。
岁月流转,我远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,在那里,我接触到了通识教育的广阔天地。通识教育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,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认识到教育的深远意义——教育关乎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一个人未来数十年的生活。这段经历,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。
当我有幸加入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,我更加深入地与通识教育打交道。在这里,我明白了大学教育的真正含义:我们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,更是一个人未来生活十年、二十年、甚至六十年、八十年的生活智慧和能力。我深信,教育应该超越书本,触及学生的心灵,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、有同情心、有创新精神的人。
在我的教学生涯中,我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:教育是一场终身的旅行,它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,也是教师的自我实现。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坚实的知识基础,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。
二、教育理念的实践
我的教育理念深植于对未来教育的深思熟虑,我坚信英语教学的核心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,而是通过语言学习为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,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和未来社会的创新者。
1. 语言与文化的融合
在我的英语课堂上,每一篇课文都是探索世界的起点。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,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。我们不仅讨论文本内容,更探讨其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。这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理解,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,而是为了能够用英语探索更广阔的世界,理解不同文化,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有见识的决策。
2. 跨学科的教学模式
我采用跨学科教学模式,将英语与其他学科如中医药、艺术史等相结合,并与企业专家合作,让学生在真实的跨学科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。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,也为他们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这是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技能。例如,在讨论中医药话题时,我会与中医药老师合作,让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,也能深入理解中医药的知识和文化。通过这种跨学科项目,学生能够将英语作为探索和理解世界的工具,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。
3. 项目式学习的应用
项目式学习在我的课堂上占据核心地位。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未来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,如“可持续城市发展”和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”,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、协作和创新。这些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英语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兴趣,为他们未来在多变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打下基础。
4.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
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、挑战观点和探索新思路。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,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估信息,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。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至关重要,因为它使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,做出明智的决策。
5. 终身学习的倡导
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。在我的课堂上,学生被鼓励去探索自己的兴趣,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。我相信,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,无论他们走向哪里,都能够持续地学习和成长。
三、教育理想的追求
我的教育理想追求是具体的、实践性的,并且体现在我日常的行动和承诺中。我坚信,只有不断充实自我,才能更好地充实我的课堂,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启迪。
1. 不断学习与成长
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外出参会学习,包括在寒暑假期间也不停歇。通过这些会议,我与来自不同地区、不同背景的教育工作者交流思想,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。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不仅让我保持了教学的活力,也为我带来了新的教学灵感。
2. 参与教学竞赛
我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,以赛促教,这不仅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检验,也是学习他人优秀教学经验的宝贵机会。通过比赛,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,同时也将比赛中获得的经验和启发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。比赛获奖包括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(国家级)、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(省部级)、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(国家级)、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二等奖(省部级)等。
3. 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及课程建设
我主持并参与了多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,这些项目涉及课程思政、通识教育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。通过这些项目,我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,提升教学效果。所教授大学英语、博雅英语等课程均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